台湾乌龙茶历史及现状

发布时间: 茶叶定制 浏览 以下是AI文章

台湾乌龙茶历史及现状

台湾乌龙茶起源于福建,后来传到台湾。泡茶技术改进后有所改变。根据发酵程度和工艺流程的不同,可分为:文山型轻发酵种衣茶和冻顶型种衣茶;再发酵的台湾乌龙茶。台湾乌龙茶有许多白毛,呈铜褐色,汤色橙红,滋味醇厚,特别是清香居台湾各种茶之首。台湾乌龙茶品质最好,因为它阳光明媚,色泽鲜艳,风味浓郁,形状整齐,白毛多。台湾包装茶在乌龙茶中独树一帜,接近绿茶,外观厚重,无白发,色泽翠绿;干茶有明显的花香。冲泡后汤色金黄,味甘,香气清软;它具有“香、浓、醇、韵、美”五大特点。

台湾乌龙茶是共发酵程度最重的乌龙茶之一,也是最近的一种红茶。

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作于1725年左右(清朝雍正年间)。据福建《安溪县志》,“安溪人最早在清雍正三年发明乌龙茶,后传入闽北和台湾。”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为乌龙茶设立茶仓,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出口。如今,乌龙茶除了在广东和福建省销售之外,主要出口到日本、东南亚、香港和澳门。

1873年(清同治十一年),台湾乌龙茶盛极一时,五家外国公司在台北争夺乌龙茶,使得台湾茶叶的售价节节攀升,每60公斤乌龙茶从15元跃升至30元。当时台北茶商的数量比市场上的多三倍,刺激了各地茶农增加茶叶产量,开创了乌龙茶的黄金时代。连先生的书《台湾通史农业志》说:“富乌龙茶在台北有自己的风味,在美国有销路,而且销路很广。从此茶产业蓬勃发展,每年能值二十万。厦门和汕头的商人已经开了二三十家茶店,安溪的茶艺师也很多。从春天到冬天,贫穷的妇女以采茶为生,每天挣两三百元。台北的市场形势得到提振。”

1881年(清光绪七年),台湾乌龙茶遭遇世界茶业萧条。此外,五家在台北的外国公司认为台湾乌龙茶价格昂贵,无利可图,因此停止购买,导致乌龙茶没有市场,陷入困境。被称为清代乌龙茶行业的“碰壁时代”。当时,鉴于乌龙茶的市场情况,台北的一般茶商越来越不景气,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将台北大道城地区大部分滞销的乌龙茶运往福州,然后改为“包装茶”,俗称“胡阿祥茶”。福建省泉州地区同安县人吴福源先生也是隔海来到台湾,全资拥有龙源茶馆,开始制造这种花香型的茶,这是台湾乌龙茶改制的缘起,也是台湾制茶的第一声。很快,来自泉州安溪县的商人王安定和张占魁联合成立了“建成豪”茶社,从事包装茶叶的销售。宝钟茶正逐渐与台湾乌龙茶并驾齐驱。

清朝时,在台湾经营茶业的人设立博物馆购买茶叶,称为“茶馆”。茶馆的重要地位仅次于茶农。它是与当时台湾的茶馆一起建造的,不仅是生茶的购买者,也是加工者和提炼者。它负责购买毛茶,然后加工和提炼,还经营出口盒茶的制造。茶馆分两种:一种为从事乌龙茶的茶馆称为“饭庄”;一是对从事茶叶种植的茶馆称为“普家”;此外,兼营乌龙茶和籽茶的茶室称为“乌龙茶籽茶馆”。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日本统治台湾后,台湾的乌龙茶市场不如以前,取而代之的是带花香的包装茶。危机也是一个转折点。乌龙茶为了摆脱困境,逐渐争取制造技术上的突破,突出乌龙茶的特色。所以四分之三发酵的制作方法,果香浓郁,是乌龙茶的主要特色,很好的体现了市场,再次被市场认可。高级乌龙茶特有的成熟果香味,有蜂蜜的味道,有甜味,外观有黄、白、红三色,犹如一种优雅的“东方美人”。如果再加一滴白兰地,就更香更迷人了,所以又叫“香槟乌龙茶”、“东方美人茶”。1923年,三井公司成立了一家新工厂,专门生产四分之三发酵乌龙茶,销往美国,非常受欢迎。

在台湾早期的茶叶发展史上,只有乌龙茶光芒万丈。之后虽然有后起之秀种下茶叶,然后流行红茶,再然后流行绿茶,但是百年之后,乌龙茶依然稳稳的占据了台湾四种茶出口的第一位,而且从未消亡,这其实就是台湾茶的长寿。从1869年到1879年,乌龙茶出口只有几万公斤,但十几年间,茶叶产量跃升至500多万公斤,1885年超过800万公斤,1893年达到顶峰,共计983多万公斤。直到1920年,台湾乌龙茶的出口暂时减少到种植茶叶。然而,乌龙茶文化对台湾社会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甚至战争结束以来,台湾茶业的外向型茶叶生产在过去的50年里从干燥走向繁荣,出口市场出现倒退。自1990年以来,台湾的茶叶生产一直不足以供应国内需求市场,每年都要购买大量外国茶叶来满足岛屿市场。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台湾茶叶的对外贸易历史并未中断,乌龙茶每年仍有1000多吨的出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