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花茶的价格是多少钱一斤呢(洛神花茶饮料价格及图片表)

发布时间: 茶叶定制 浏览 以下是AI文章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洛神是个大美女,明眸善睐,唇红齿白,是曹植笔下让人“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日思夜想,无法入眠的绝色美人儿。她又叫宓妃,是中国先秦神话中,司掌洛河的地方水神。

这样一位绝美的仙人儿,她的眼泪,是什么滋味呢?有一种叫洛神花的植物,传说就是洛神的眼泪,其外形似小朵的红玫瑰花,盛产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

“寻味”之(四):憨憨地喝了一壶“洛神的眼泪”茶,心慌慌

洛神花,传说中“洛神的眼泪”

一个星期前,我偶然在某平台网页上看到了它的身影,宣传文字写着,新鲜采摘的,可以泡酒泡茶。由于此前从没食用过,出于好奇,果断下手买回一斤,置于小篓子里,放阳台上晾着。

“寻味”之(四):憨憨地喝了一壶“洛神的眼泪”茶,心慌慌

放阳台上晾了几日后

后来由于忙于其他事,再想起这“洛神的眼泪”时,已是几日后了,结果,新鲜的洛神花失去水分变得干瘪起皱了,撕开外面一片一片的瓣儿,里面裹着几乎全是白绒绒的霉毛或绿绿的霉斑,心里失望又懊恼,直叹太可惜,怎么才几日,就发霉了呢?

“寻味”之(四):憨憨地喝了一壶“洛神的眼泪”茶,心慌慌

太可惜,发霉了

一边懊恼,一边从一堆发霉的洛神花中挑选,最后,选出十二朵没有发霉的,迫不及期地将其中六朵洗净置于盘中,然后烧水,准备泡它们喝。

“寻味”之(四):憨憨地喝了一壶“洛神的眼泪”茶,心慌慌

选出六朵好的准备泡茶,没有去核

待水烧开,往玻璃壶里扔进几粒冰糖,将六朵洛神花也一并扔进去,然后倒进开水,置于小桌上。然后开始忙乎中餐,等吃完中餐,再看那一壶泡着洛神花的水,红红亮亮的,美极了。光看着,便入了神,竟然有点舍不得倒来喝了。

“寻味”之(四):憨憨地喝了一壶“洛神的眼泪”茶,心慌慌

泡好的茶,色泽红亮

呆望着这一壶晶莹剔透琥珀色的红亮亮的洛神花茶,想象着缓缓倒入口,会是什么滋味呢?那么绝美的洛神仙女,用她的眼泪泡的茶,是酸是苦还是甜?胡思乱想了一通后,最后,忍不住给自己倒了一杯,怀着忐忑的心情尝了一口,接着一口,又一口……很快就喝完了一杯。

是酸酸甜甜的,回味有点涩,口感类似于新酿的红葡萄酒,但没有酒味,比红葡萄酒略酸,如果不是之前放了冰糖,会更酸,也比葡萄酒生津止渴。

“寻味”之(四):憨憨地喝了一壶“洛神的眼泪”茶,心慌慌

温温热热,酸酸甜甜,越喝越有味,一杯又一杯,不知不觉,居然把一壶都喝完了。喝完才惊觉,自己是第一次泡洛神花茶,泡的方法是否正确?我把大颗核也一起泡了,它的籽究竟能不能吃?吃了又会不会中毒?脑海里竟莫名响起“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的歌谣,糊里糊涂喝了这一壶“洛神的眼泪”茶,会不会躺板板呢?不由地心慌慌,趁着还清醒,赶紧上网查询资料。

通过查询得知,原来洛神花,也被称为玫瑰茄、红金梅、红桃K、植物界的美容红宝石等。洛神花的根和种子经过炮制后可以入药,药性偏凉,性味酸凉,归于肾经,具有敛肺止咳,降血压,解酒,补血及美容瘦身等功效。

而我们平时用来泡茶的洛神花,其实是用它的花萼来泡的,果核及里面的籽不能直接食用,可以用来榨油或炒着吃,但易上火。果核里面的籽,也就是种子。

“寻味”之(四):憨憨地喝了一壶“洛神的眼泪”茶,心慌慌

果核及里面的籽

“寻味”之(四):憨憨地喝了一壶“洛神的眼泪”茶,心慌慌

果核里面的籽,是种子

洛神花茶味酸,含维生素C,接骨木三糖苷、柠檬酸等营养成分。饮用洛神花茶可以起到促进新陈代谢、生津止渴、利尿的作用。如果不喜酸,可以适当加入冰糖和蜂蜜调和,口感酸酸甜甜,老少皆宜。但胃酸过多者、体质寒凉者、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及月经期妇女等慎用。

制作洛神花茶也简单,将已经晒干或风干水分的洛神花花萼洗净,选出五六朵即可,撕片放入茶壶,扔入几粒冰糖,然后注入烧开的沸水,静止待花萼的营养泡出,整壶茶的色泽如红琥珀色透亮,即可倒出饮用了。

家里有蜂蜜的,也可不放冰糖,等茶温凉至低于60摄氏度后,调入蜂蜜即可。因为蜂蜜含有活性酶类,其最高温度耐受是60摄氏度。水温太高会破坏蜂蜜的营养。加入冰糖或蜂蜜后,口感酸酸甜甜,消食止渴解酒,都不错,但不要多喝,适量即可。

“寻味”之(四):憨憨地喝了一壶“洛神的眼泪”茶,心慌慌

洛神花,除了被用来泡茶,还可以酿酒,制作果汁、果酱和蜜饯。但在食用前一定要先对它加以了解,弄清楚它的功效及禁忌,如何制作及吃法。千万不要像我一样,事前没了解,糊里糊涂把种子也一起扔进茶壶泡茶喝,幸好没事。倘若种子有毒的话,后果不堪设想,轻则肠胃不适,重则,真的要躺板板了,那就真的是喝了“洛神的眼泪”茶,血泪汪汪了!

“寻味”之(四):憨憨地喝了一壶“洛神的眼泪”茶,心慌慌

谨以此篇,提醒大家,引以为戒,食用安全无小事,面对从没食用过的东西,先了解再食用,避免“祸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