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发展历史之明清之际

发布时间: 茶叶定制 浏览 以下是AI文章

福鼎白茶发展历史之明清之际

明朝茶叶进入贸易期

明嘉靖版《福宁州志食货贡辨》:“芽茶84斤12两,价银13两2钱2分;"茶叶61斤11两,价格银1两4钱7分9厘. "福鼎的茶人将制作白银针的芽茶的购买价格与制作叶茶的白牡丹的价格区分开来,这反映在史册上。茶叶价格的这一记录更好地证明了茶叶在此之前已经进入了贸易期。

明代谢《太姥山志》共三卷,成书于1609年。太姥山产茶的记载很多。“太姥山下的太姥洋,西与长蛇岭接壤,有几十个居民,都以种茶叶和木柴为生。”“白若安.在小莫峰的背面,有一条路可以到达.每五英里开始;前后有茶园100亩。“福鼎有大量茶园,说明茶叶生产已经规模化。

陆《广舆记》:“抚宁太姥山以茶和青雪芽闻名。”周亮工《闽小记》:“太姥山茶,名青雪芽。”绿雪芽是在太姥山洪雪洞附近可以看到的老福鼎白茶树。

明清时期,福鼎当地的茶叶生产和饮用相当普遍。

清朝“五口通商”前后的福鼎茶业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高光重新写了《自述遭遇状》:“这里的米不是很贵,但是没有余粮。把婢女卖给温州的陈平福,可以得个十四两的价钱,但是怕坐在外面吃饭。你会在泰顺和杨哲停留半顿饭买茶叶,然后从泰顺送到瑞安。我不要换茶,要换主人的家人.林妹妹周生从瑞安到鱼枷到石山,说:“前年的茶叶不是贼抢的,是主人的家具卖了。”。桐雨周生去了瑞安,从泰顺手里接过来,却还不了他主人家的穷,只拿了五两银子……”这是作者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文史资料,内容主要描述的是清初兵荒马乱时期一位学者的回忆录,涉及茶叶买卖,尤为珍贵。

《福宁府志》:“茶,县治,百福鼎百林……”清至乾隆间的地方官志,明确了柏林作为重要茶城的地位。

根据一些零星史料,五港贸易之前的茶叶贸易是通过沙城港走私的,有的是工人挑选到福州或温州销售,有的是自己消费。

五港贸易后,茶叶贸易飙升。

《福鼎县乡土志》:“白、红、绿三种情况。白茶2000箱老,红茶20000箱老,都是福州船卖的。绿茶3000吨,水陆运输。福州卖三分之一,上海卖三分之二。红茶也出口到上海。”这份地方文献详细记载,白茶、红茶全部运往福州销售,品级差的绿茶、红茶则销往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