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茶记|皖西大别山茶区“霍山黄芽”

发布时间: 茶叶定制 浏览 以下是AI文章

寻茶记|皖西大别山茶区“霍山黄芽”

黄茶产于安徽省霍山县。西汉时期,茶树是成群种植的。霍山黄芽是唐代以来的名茶,明代用作贡茶。现在黄芽创建,并在70年代初恢复生产。

它是由采摘鲜叶、杀青(整形)、发火、摊润(堆黄)、脚火、采摘采摘、再加热制成。干茶长得像雀舌,芽叶嫩黄;内汤色泽黄绿色,香气清新,香气成熟,口感醇厚清新。叶子的底部是嫩黄色的。

也是霍山人的骄傲。安徽所谓的“三黄”中,除了黄山和黄梅戏,就是黄芽。生活在长江以南,清明前就已经有很多绿茶上市了。但由于霍山黄芽地处大别山腹地,山势大气稠密,云雾缭绕,大别山海拔较高,所以最好的茶总是在清明后一周左右正式上市,尤其是清明后一场春雨之后。只有这样,嫩芽才能露出来

小时候记忆深刻,记忆犹新。那时候爸爸总是让我帮他买霍山黄芽,在他的杯子里喝了一口刚泡好的茶,很苦。但是,当我出去渴了的时候,我在他的杯子里喝了一口凉茶。即使我加了几次开水,甜度也比饮料来得快,甚至直接喝了满满一杯茶。直到了解了茶,才知道不同茶的分类和味道。在安徽市场买茶叶,很难买到童年的味道。

为了找到小时候黄茶的味道,我找到了在霍山做黄芽的潘叔叔。我也在这个茶道中知道,霍山的黄芽,茶味一点都不苦,泡茶难,吃亏的是茶农。但是,他们脸上看到的是每天工作后幸福的甜蜜滋味。比如今天收了两斤茶叶和草(当地名字,新摘茶叶的鲜叶),卖了多少钱,就算买的茶厂多给了五斤茶叶和草,他们也是笑着走的。我觉得我要找的不仅仅是茶,还有这样一群勤劳的人。

于是我开了今年“找茶”的新目的地,安徽六安霍山县。

从六安站下动车,乘车近一个小时到达潘大师家。这一桌农家菜,鲜虾,隔壁大叔家的老母鸡,香椿炒鸡蛋,豆腐也是村民自己做的,真的让我们多了一顿晚餐。

晚饭后,我对茶园的感觉没有开始泡茶时那么新鲜。而是拍了照片上传到朋友圈。而是考察了茶山周边的生态环境,了解了村里的生活状况。我们跟着潘大师的女婿在山上逛了逛,听说山上有一座寺庙,里面住着一位老和尚。于是我们被小时候听过很多遍的故事吸引住了。传说中的老和尚是什么样的?

这个庙里没有卖票的,也没有工作人员。寒冷中只有一个老和尚。求香需要20块钱。也许当地村民会来这里祈祷。老和尚八十多岁了,平日庙会不出来。今天他见了我们,没跟我们打招呼。我不是信佛的人,但是我被这样一个没有香的寺庙的敬畏感所感动。也许这也是一种茶禅。离开后,当地村民说老和尚挺有效果的。

由于独特的自然生长环境、土壤、气候、春天满山的杜鹃花、兰花等生态植被,如竹子、鱼腥草和金银花,茶具有独特的山野魅力,同时具有淡淡的兰花香味,即不会失去茶的醇和甜味,但又不像绿茶那样清新。所以潘叔说,窒息黄的技术也会因为市场需求而减产。

当这些杜鹃花在大别山盛开的时候,不禁想起了红歌《映山红》和电影《闪闪的红星》里的那一集。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他们对红军英雄的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期待深夜的黎明,期待寒冷冬天的春风。你要红军来,山上全是红山.红色的山丘,英雄和孩子,鲜红的星星,带血的红旗,带红旗的红旗,革命的花朵。

红歌会一直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通过杜鹃花向红歌和红军英雄致敬。

这篮野生杜鹃花可以带回城里栽培,其线形特别适合文人空间的盆景。增加对城市空间的野性兴趣,再合适不过了。

三点半以后,采茶的人陆续把新鲜的茶叶送到潘师傅的工厂。现在气温低,一般人每天采摘鲜叶2 -3公斤。

2.挑拣

第二天,陈阿姨把前几天做的干茶带到市里卖。我们就像自己的家一样。大师们说他们早上泡茶的时候饿了。前一天晚上,我们的书生陈大妈为师傅做了夜宵,飞燕生火了。我来切了一些当地的年糕,放了一些面条,加了两个荷包蛋,撒了一些葱花和蔬菜,给师傅们带了一个暖暖的碗,只希望他们能做出更好的茶。听说烧火的大叔熬夜是因为不停的烧火,机器温度要低于120度。烧到180度时,他误读了109度,损坏了100多公斤鲜叶。当然,这样的村子里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女人,孩子,爷爷们都在泡茶。年轻有为的青年因为收入低,纷纷出城。老师每天沏茶到凌晨5点,差不多早上8点起床,第二天继续忙到凌晨5点。这种日子当然需要在整个春茶期间更换,但早茶的鲜叶都是潘师傅自己做的。后来茶草更厚了,再雇工人。也让我看到了一个老工匠对茶的态度。茶如其人。我选茶,除了茶本身,我也会选一个真正认真泡茶的老师。

滑黄:是制作黄茶的独特工艺。是指茶叶杀青、揉捻或趁热初烘后堆积,使茶坯在湿热作用下逐渐变黄的特殊过程。根据茶坯含水量的不同,可分为湿坯和干坯。

明代龙文《茶笺》在描述绿茶的制作时,就说炒的时候,一个人要从侧面扇去湿热,不然颜色会发黄,香味会减少。风扇是绿色的,但不是黄色的。炒出档的时候还是要在一个大翁碟里扇,让热气稍微退去。这是制茶过程中黄化现象的最早记录。黄茶由绿茶演变而来,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于唐宋时期的“黄芽”,是以幼芽叶的天然黄色命名的,两者有区别。

记得有很多人曾经跟我说,市场需要什么茶你就卖什么茶,但是我一直在给大家了解之后找一款茶。市场需求总是在变化的,企业可以根据市场进行调整,茶农的生活需求自然会随着市场而变化,所以传统的茶叶逐渐流失,饮茶的人并不知道。而那些喝名茶送名茶的人,则是根据自己与茶商、茶农的熟悉关系来买茶的,还有人说绿茶好像也是一样的味道。大家开始追求新茶的芽头,泡在杯子里,一个个站起来,有绿色等等。

学了几年茶,我开始想,那碗茶的不同味道在哪里?回到昆山,我们举行了一次春茶品尝会。(作者:万青,出处:正清文化,出处:南明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