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那些福建岩茶和红茶的小知识

发布时间: 茶叶定制 浏览 以下是AI文章

说说那些福建岩茶和红茶的小知识

说起福建的乌龙茶,铁观音和大红袍是最有名的,但是普通人,尤其是北方人,几十年前并不知道。到目前为止,北方街道茶店卖的福建茶都是茉莉花茶,可能是因为北方人喜欢水里浓郁的花香。然而,乌龙茶是福建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

如果说乌龙茶和绿茶的区别,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绿茶属于非发酵茶,口感醇厚清澈。这和人生一样。从清纯到醇厚,大多数人一开始都喜欢喝绿茶,感觉比较温和温暖,但慢慢的就会转到乌龙茶的醇厚口感。清源美喜欢喝茶。他是杭州人,自然喜欢龙井。对于乌龙茶,“翔宇不喜武夷茶,自以为苦如药”。但有一次他游武夷,“僧道争茶,杯小如核桃,壶小如香橼,每倒一两,不忍下咽。先闻其香,再尝其味,细嚼慢咽,体贴入微,清香四溢,舌甜如蜜。一杯之后,再尝试一两杯,让人心情平静,心情愉悦。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龙井才清澈稀薄。乌龙茶在福建分南北。南乌龙茶自然是著名的安溪铁观音,北乌龙茶是袁枚所说的“武夷茶”,即现在所说的武夷岩茶。仁者乐山,智者赏水,福建一南一北的乌龙茶靠石,一靠溪。

一般茶馆喝茶,饮茶人喝乌龙茶,多为铁观音,很少点武夷岩茶。第一,岩茶没有铁观音有名。第二,岩茶确实有一种特殊的味道,第一次喝的人真的无法适应。其实武夷山的茶很有名。17世纪流行于欧洲的正山族红茶产于武夷山。1610年进入荷兰,1640年出口到英国。1662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查理二世国王,并带来武夷红茶作为嫁妆。到目前为止,喝红茶的习惯进入英国宫廷,然后发展成为所谓的红茶文化,但不知道这种茶起源于中国武夷。当时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极为繁华,被称为“金崇安”,意思是黄金遍地。历史记载了当时重安种茶的盛况:“自各国贸易开始,外商云集,商人和民众偶尔追逐利润,争夺效益,越来越壮大。”

武夷岩茶与绿茶相比,醇厚,即与铁观音相比,也有一种“涩”的味道。人们说起岩茶的特点,都是说“岩韵”。虽然也引用经典,但还是不同意。其实一切都是比较的。没有对比,就没有区别,就没有特色。就乌龙茶而言,台湾的冻顶乌龙茶是最好喝的。最好喝的是最容易进口的。不喝茶的人喝了台湾的冻顶乌龙会觉得圆润、香甜、舒服;然后喝安溪的铁观音,会觉得重一点;而且喝岩茶,一般人不容易接受,感觉涩,不香。其实这个“涩”才是“岩韵”的核心。

能喜欢涩的人一定是不一般的人。从中国的传统审美价值来看,涩与滑确实是一种辩证关系。表面上是滑不如滑,不够成熟不够圆滑,但更高一层是反过来的,滑不如滑,单纯内向已经是很高的水平了。这和写文章一样,一开始需要流畅,但是这个标准很容易达到。慢慢的,你会追求文章中的涩味,但这种涩味不是生的,而是阻碍你进入的“障碍”。一旦进入,你会逐渐感觉到它的厚重和调和。周作人的文章不错,其中有这么一个涩字。袁枚说龙井“味薄”,他也应该体会到岩茶的浓涩。

武夷岩茶的“岩韵”及其涩味只与其地理环境有关,与发现和欣赏它的人无关。武夷山自古以来就是佛道名山,许多茶园都是由寺庙和道观管理的。比如武夷山最有名的大红袍,就属于天心的永乐寺。"名人能评水,和尚自古爱斗茶."因此,获得过称号的人对茶的口味会直接影响岩茶的品质特征。有人直接把武夷岩茶的“岩韵”形容为“烂石”“青苔”的味道。乍一看,它太白了,但它也很有意义,让人想起王维的诗“空山上似乎没有人,但我想我听到了一个声音”。那里的阳光,进入一片小树林,从青苔上照回我的“意境”,和王维一样,它被称为诗佛。想想那些影响深远的和尚,是不是都有些死气沉沉的味道?而这个,内在,也应该和武夷岩茶的涩味有关。(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