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茶乡茶树成摇钱树

发布时间: 茶叶定制 浏览 以下是AI文章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福建武夷山,不仅以山水闻名,也是闻名世界的大红袍茶的发源地,中国的茶乡。近日,记者走访这里后发现,近年来,随着当地茶业的发展,茶业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令人欣慰。

茶树成了“摇钱树”

在当地茶农的印象中,卖绿茶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难题。但从2005年开始,随着武夷茶叶市场的复苏,卖绿茶的难度不再困扰茶农,卖绿茶的方式也从“提筐叫卖”“口头约定”转变为在家预约承包茶山,结算也从“借条”转变为现金支付或书面约定,价格也从停滞不前的低谷转变为每年30%到50%的涨幅。

星田镇凤坡村的茶农张江告诉记者,以前到处卖绿茶都找不到“家”,资金也在慢慢回笼。然而,在2006年,情况发生了变化。那一年订绿茶的电话多了,卖茶的也来了。张江和很多茶农一样,是根据出价高低来确定买家的,尤其高兴的是茶叶青一称重就能拿到茶钱。

茶叶“挺”的时候,价格自然就涨了。因此,许多购买绿茶的协议都规定“价格视市场情况而定,水涨船高”。以前像“鸡肋”的茶树,现在成了“摇钱树”。

茶农加入合作社

茶青虽然卖得好,但茶农属于零售业务范围,受规模小、客户少、市场旧、效率低的制约。

认识到茶农的“先天不足”,2006年,兴村镇黄村率先试水“合作”。经过本村与武夷山最大的茶叶龙头企业兴源(中国)茶叶有限公司多次谈判,“公司农户”模式的茶叶合作社浮出水面。

黄村“村官”黄正华首先组织茶农加入村里的茶叶协会,然后协会与兴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茶叶系共同成立了茶叶合作社,形成了垂直联合的产销模式。村里41个茶农和茶企加入了协会,成为合作会员。每年可以赊欠星源公司的有机肥和生态农药,接受专家的现场培训。在减轻了经济压力,解决了卖茶问题之后,“种好茶,卖个好价钱”成了他们的共识。

小工厂组成了一个联合体

武夷山市南安村有27家私营茶业企业。由于其规模小、数量多、销售面窄、品牌杂,造成低价竞争和利益损失。2006年,他们意识到“单兵作战”不如“联合进攻”,“多门户”不如“统一招牌”。年底,17家茶叶企业协商后共同投资500万元组建新公司,次年又吸收了6家新的茶叶企业。公司成立后,将在村里设立茶叶展区,让客户根据需要购买茶叶。

在这些茶叶企业看来,新公司至少给他们带来了品牌共享、客户共享、技术共享、利益共享的好处。他们共同注册了一个商标,推广了一个品牌。他们不必降低彼此的价格,也不必担心因为茶太少而失去顾客。今年10月底,某成员茶业企业客户需要茶叶1万公斤。卖了4000多公斤茶叶后,茶商老板带客户去其他合作茶厂购买足够的茶叶。此外,该公司还为茶叶企业组织了一场茶叶比赛,让获胜者分享他们的泡茶经验。

今年下半年,尝到了“联合”甜头的南安村——新举措,成立了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在全村茶农中推广先进的茶园管理技术,统一规范农药化肥使用,统一与银行合作,实行小额联户贷款,确保资金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