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大红袍两次更名的革命史

发布时间: 茶叶定制 浏览 以下是AI文章

谈谈大红袍两次更名的革命史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武夷山,得天独厚的山水和茶,吸引了宋代织造文人,共同成就了“儒佛道千年,山水茶万古”的奇特现象。明清以来,一旦发现并应用了独特的茶树品种和制茶技术,就披上了神秘的外衣。数百年后成为首席茶王——大红袍。

位于九龙村的六棵大红袍母树已成为武夷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6年开始,它们停止采集和保存,它们作为茶树的功能实际上已经结束。除去神话的厚被后,与悬崖隔绝的大红袍母树只有六棵老茶树。然而,这六棵老茶树也在40多年前动荡的“文革”中经历了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

早在文化大革命8年前,大红袍所在的鸡母林就改名为“桂林”,取了红学大家郭沫若的一句诗,有着特殊的含义,“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武夷山”。

1966年初,“破四旧立四新”拉开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叛军一方集中火力,集中在桂林村九龙的岩茶“大红袍”上。

1966年初,“破四旧立四新”拉开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叛军一方集中火力,集中在桂林村九龙的岩茶“大红袍”上。

吴宣海先生的父亲曾经是大红袍大队的会计。文化大革命前八年,老吴率先将本村——鸡母林改名为“桂林”,以著名学者郭沫若的一句诗红而有特殊含义,“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武夷山”。老吴的改变得到了上级的肯定,这个名字沿用至今。桂林村现在是武夷山下的“中国武夷岩茶村”。这就跑题了。

老吴的会计把“鸡母林”改成“桂林”,受到公社领导的表扬。在席卷全国的新一轮“破四旧”中,公社文革领导首先想到了老吴,厉声说道:“你们大队的茶名“大红袍”有很浓的“四旧”味道,得破!”

公社文革小组组长认为茶名“大红袍”有帝王服饰的影子,传说故事与封建科举时代“中士红袍”的“四老”有关,在鬼魅之列,必须破!大红袍成了“破资本主义”的对象。于是,公社文革小组组长带领红卫兵到“大红袍”茶树前队宣誓,举臂高呼口号。有红卫兵兴奋地喊道:“大红袍是维护资金的毒草,一定要坚决铲除!”几个红卫兵真的从茶农家里拿了劈柴刀,要爬崖砍断大红袍茶树。这种鲁莽的举动吓坏了崇安茶局茶科的管理人员,不知如何是好。一名工作人员冲上前去巧妙制止:“你批评大红袍是培养资金的毒草,但不要砍掉大红袍。大红袍是最珍贵的武夷岩茶,毛主席和朱德司令都喝过!告诉我,毛主席和朱司令员喜欢喝的茶到底珍贵不珍贵?革命不革命?谁敢砍大红袍茶树就是阶级敌人!”红卫兵听说毛主席的茶里有大红袍,吓得小便失禁,只好作罢。

这个大红袍真的和毛主席有关系。中美高层交往开始时,毛送给尼克松总统4件大红袍作为国宾礼物。尼克松上台后幽默地向周总理诉苦,说毛太小气,就给了我这个小东西。周反应很快,说毛主席给你半个国家,全中国才出8个年。

大红袍虽然因为不可思议的原因躲过了被砍的浩劫,但还是要继续打破资本主义。然后公社文革小组组长和桂林村吴会计互相退让,双方达成妥协:大红袍不能剪,必须改名。会计吴真是头疼。这种大红袍用了这么久,在国内外都是既有名气又有地位的。应该改成什么?这时候,习惯性思维又露出来了。老吴的会计想到了毛主席新出的字《卜算子咏梅》“山花烂漫,她在花丛中笑”,也想到了毛的诗——“梅花如雪满天,冻死苍蝇不足为奇”。那么,能不能把“大红袍”改成“大红妹”?所以《大红袍》在“大红妹”的掩护下,成功通过了“破除资本主义”的关卡!

梅在当时是一种非常革命的植物,也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政治象征。似乎没有哪种植物能让毛写诗写词。以梅子为方向,大红袍改名为“大红袍”。

然而,这个麻烦随之而来,热爱武夷岩茶的海外华人发现,岩茶在出口贸易中的“大红袍”已经消失了。又换成了“大红莓”?“大红妹”和“大红袍”完全不一样,真的很困惑他们。因此,华侨提出改“大红袍”,以尽量减少大红袍更名后的误解。这时,一部电影的名字,让困惑了很久的茶院工作人员兴奋不已,那就是《红岩》!虽然这个更名颇为荒诞,但毕竟大红袍的生长环境与“岩石”密切相关,武夷山的岩石属于丹霞地貌,多为深红。“大红岩”这个名字也很有革命性,比“大红梅”更接近岩茶的精髓。因此,大红袍有了新的名字“大红艳”。

《红岩》讴歌革命英雄蒋捷,于是大红袍找到了第二个外号——“大红艳”。

除了大红袍改名为大红妹和大红艳,铁观音当时被迫改名。观音是封建主义的典型代表,自然在“破碎的资本主义”之列。像大红袍的命运一样,“铁观音”改名为“铁观音”,把中间看的观点变成了冠军的皇冠,淡化了观音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打破资本主义的人的善意。

《破四旧》高潮过后,武夷岩茶改名的玩笑自然就停了。文革中期,在“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发出后,武夷岩茶生产加工恢复正常化。茶叶生产和出口部门已经悄悄恢复了“大红袍”和“铁观音”的原名。

这个荒谬的故事发生得如此真实,以惊人的速度被所有人遗忘。(作者:何彤,出处:武夷山大红袍茶,出处:南明嘉人)